新闻来源:互联网
10月30日,中国工程院向媒体通报了该院咨询课题——《气候变化对我国重大工程的影响与对策研究》。这个课题受科技部委托于近日完成,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杜祥琬担任课题组组长,10位院士和60余位专家参与研究。报告根据我国气候变化的观测事实和预估,分析了气候变化对我国青藏铁(公)路、高铁、水利水电、电网工程、生态工程、沿海岸工程、能源工程7类工程的影响,并提出对策与建议。
据课题组成员、国家气候中心研究员陈鲜艳介绍,气候变化观测的事实表明,百年来,我国年均气温呈显著上升趋势。1998年以来,年平均气温持续偏高,2013年位居1901年以来我国的第四最暖年;我国近50年来出现快速增温期,最显著增温区主要是北方或高原地区;我国年均降水量无明显线性变化趋势,但降雨日数减少,暴雨日数增加;东部季风区南涝北旱,西部干旱和半干旱区降水增加;雨带已从长江移到黄淮地区;1980年以来,我国沿海海平面年上升2.9毫米,高于全球2.5毫米的平均水平;本世纪以来,伴随全球气候变暖,我国高温、强降水、干旱、台风、低温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出现的频率增加、强度增大。这些气候变化因素对我国的重大工程产生了巨大影响。
杜祥琬指出,我国每年70%的自然灾害与气象有关。而我国众多的大型工程,如西电东输、南水北调等,事关国计民生,是国家的生命线工程。正确认识、评估气候变化对工程的影响及重大工程如何适应气候变化显得十分重要。
报告建议,要加强我国气候变化与重大工程相关联的科研工作,将气候变化作为重大工程立项认证的一个要素。在工程的必要性、可行性、顶层规划、方案制定、技术标准等方面都要考虑气候变化因素。
报告特别强调,要加强重大工程应对气候变化的综合管理,复核已建工程应对极端气候灾害的能力,建立和完善气象灾害的预警和实时监测系统,将气候风险管理纳入工程管理的全生命周期。
有关专家指出,这是国内第一次将气候变化对重大工程的影响进行系统梳理和研究,在国际上体现了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主动性。